潒漾鸯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看到新读者补赞会很开心。看到新评论也会。看到催更不会。
群号:685509618
进群问题不要填萧定权。
圈内专用号。

存几篇给《定风波》的文评


回翻旧贴,当年《定风波》在贴吧连载,姐妹们的留言实在鞭辟入里,更是涉及很多价值观的讨论,我喜爱不尽,已经到了敬佩的程度。干脆全部搬来lofter,方便我自己时时重看。

放评钓评.jpg

(话说回来,虽然我把贴吧骂得一无是处,但是lofter上的留言互动,确实没有当年贴吧热闹……)


———————

于无声处

决心给《定风波》写推文,实在是因为我对这篇作品太过热爱,竟然到了难以按耐的地步,因而,借用这一方平台,写一点拙见,希望能与更多的人分享这一热情。


张爱玲的作品就很有种欲说还休的味道,说她是故意而为的,难免有些刻薄,可这种深入骨髓的细腻和高傲,却是谁也临摹不出来的,甚至有些到了无情的地步。而潒漾鸳先生(女士)的《定风波》一篇也恰好给人了这种印象,‘清禽百啭似迎客,正在有情无思间。’


范朝露是一个很复杂的角色,这也许跟她身上或多或少的附有太多人的影子有关,可她身上最浓墨重彩能让人一眼窥见的还是张爱玲所代表性的东方典雅和其所独有的精神洁癖。令人叹惋的是,无论是现实还是幻境中的两个人,最终都没能逃过偶影独游的结局。


而范安呢,傅雷评述《金锁记》里七巧的一句话就很恰当:是‘沐浴在光辉里’,像极了文艺复兴时候的利用光线展示内心的肖像画,‘整个人都沉没在阴暗里,只有脸上极小的一角沾着这些光亮!’即使这光亮很少很少,但读者们也是看得见的。


作品最后几章着重描写了两人间的冲突,是全篇的高潮所在,两次痛彻心扉的鞭笞无疑是之前积攒情感的一次总爆发,两种思想的对立,若隐若现的时代大幕以及对国家、民族、身份的思考,当一切都沉没在水下,只把聚光灯照聚在人物身上时,足以任何人的模糊立场,把读者重新推回到那个‘低气压的时代’。那么主人公所有行为都能够合理解释,毕竟,在那样一个‘水土特别不相宜的地方’,又有谁有能力心存希望?因而,又有什么是不能忍的呢?


在这种极度失意之下,读者已然接受事实,准备把这份矛盾坚持到底了,可不曾想作者却突然峰回路转,这不能不打读者们一个措手不及,也越发使作品富有深意了。


总而言之,这是一篇很棒的作品,虽然它用了苏轼的《定风波》做标题,全文也很恬漠,有些地方甚至到了过分压抑的程度,可就像苏轼写这首词一样,总要在‘穿林打叶’后才能知道什么叫做‘一蓑烟雨任平生‘啊。



汪汪

16

“背后像有什么东西爬过一样,一阵一阵地升起催人颤栗的悚然。”


我很喜欢这一句,写害怕写的很形象,(大概是我不太会写害怕吧)还有下面的


“出了昏招,昏中之昏,昏得不能再昏,昏得一塌糊涂。”好几个“昏”字,这样的写法很新也很有意思


117

看到高楼的隐喻,我突然想起以前看过的一篇小说,THE ITCH by Don DeLillo


In the office his desk was set alongside a window and he spent time looking at a building across the street, where nothing was visible inside the rows of windows. There were times when he could not stop looking.

...

His eyes swept the windows across the street horizontally, never vertically. He did not try to imagine the lives inside.


俯视与平视的意义不同,注意到的时候觉得很有意思,特意保存下来了,可惜这篇短篇小说现在都没有翻译版。


125

第88楼,我本来是想留评论的,现在完结了,打算把它写出来。


对话续写一句:“既然老师说什么都可以忍,那老师为什么忍不了我呢?他们为什么容不下我呢?”


我记得很小的时候看张纯如写南///京///大///屠///杀,士兵用刺///刀将百姓逼入冬日的河水里。他们真能忍,忍受三伏刺骨的寒冷,忍受死亡的恐惧。这个悲伤的故事,我给一个日///本朋友讲过。


人活在世上固然不能真正自由,但人之所以为人,不是因为能忍。我们不愿意居住在洞穴里,所以起广厦千万。我们不能忍受恶劣的环境,因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发展科技,创造出其他动物无法想象的便利。这个世界固然有太多默默忍受的人,有太多不能忍受却需要忍受的事情,但应该记得是一些不能忍的人,带领着我们走到今天。


训诫是一种强压,强///权,疼痛处于忍,与不能忍的临界。我想这些东西才是训诫文的魅力。

(感觉自己夸得有点隐晦。。。)



枫兄

115

很多事情不是戒律清规,而是生存法则...人生在世总有那么多的身不由己...半生漂泊的人将最后的一点希望寄托于一个孩子身上...愿她一生安好...愿她宠辱不惊...太看重一个人就会看轻自己...征服也好占有也罢...都应该以一个更好的姿态出现...至少可以抚平她半生困苦...而不是剪了长发...孩子还是太小啊...总觉得范朝露有原型...又叫不大准....


130

早晨看定风波...真的很像叨叨点什么...然后因为点什么事...把那点想法全都打散了...然后重新读一遍....莫名难受感动心塞...


此心安处是吾乡...漂泊半生,他们彼此终于成为彼此的救赎...在这乱世之中偏安一隅...也许某一天当朝露站在窗前,看着那个不知何时身量已与自己一样高的安安...露出会心一笑...自己此生得不到的安生平凡...终究在自己最心爱的孩子身上得到了...


在朝露火烧手稿字典的时候...也许是愧疚的...心痛的...悔恨的...可她毕竟不是那个愿为变法流血的第一人...所以她逃了,背弃了信仰。可是那又怎样...文人之所以迂腐是因为不懂变通...活着才有意义...


不知道想写什么...但是看完...难过是真的...感动是真的...心塞也是真的....也许这就够了吧...



安易

126

从长篇到短篇,明清小说的质感很特别,对于羊羊羊的文笔只有佩服二字,一来佩服羊羊羊的阅读量,二来佩服把阅读转为文章的能力,此处尖叫打call。但羊羊羊的出彩之处绝不仅是写什么背景就像什么的文字能力,更是每个人物对世界的态度,羊羊羊的白鸥与定风波(其实不想称之为训诫文)描写的是更多的、真实的抗争与成长。不需复仇的王子,痴情的公主,只从普罗大众的背景下,从众生百相中截取一个片段,描写暴力与反抗,自我与主流,爱与救赎,没有波澜壮阔的史诗场面,却更令人震撼。这应该是多么深沉的精神世界。

再次为羊羊羊打call,声嘶力竭的那种。


牧清澜

127

普通人在历史的潮流中只能是随波逐流,身不由己。


安安懵懵懂懂随着老师踏上异国他乡的土地时,老师是她的全部依靠;当故国的噩耗传来,老师痛而焚书的时候,安安便成了老师的精神慰藉吧。


安安对老师的感情大抵夹杂了孺慕,依恋,敬畏,爱恋与故国之思;最后一句此心安处是吾乡,当真令人感慨。



小蓝

136

羊羊羊的每一篇文都是看完有许多想法又梗在喉咙里说不出个一二(可能是我读书少的缘故)


我一向是把训诫文不当训诫文看,剥离训诫,一篇文的内容依然是完整的情节依然可以支撑起整篇文章的脉络,那这样的文才是有血有肉。羊羊羊是少有的能够写出自己想法的人,文学作品里关于英雄的着墨实在太多,小人物的挣扎和反抗被淹没在时间的洪流里。羊羊羊的七龙珠写的都是小人物,对不同背景下的小人物都有自己的思考,以文字的形式让我们窥得一隅,没有星辰和大海却也同样壮阔。为我的偶像土拨鼠尖叫打call原地旋转360度后空翻打call


吹完彩虹屁再说一下人物。我时常因为建////国后的某一段时期而耿耿于怀,朝露能离开去往u国在我看来是一件再令人欣喜不过的事,人只有不背弃自己,才能谈及信仰,倘若为了所谓的国而把自己丢了,那便什么也不是了。


半生漂泊的朝露最终释然,与安安携手,令人感动。



三起不落-

139

忍不住重新读了一遍。


人物的命运交叠在历史上,看到这里又想到这段历史背后又有多少历经了巨变作出选择的人。


从初见时老师的外貌描写,再到为正为典的《尔雅》,我以我血荐轩辕,再到最后的释然。朝露待日晞,谁不处在酷寒中呢?故国情是怎样的难释怀啊。


“安”是颠沛后的期许还是寄托,此心安处是吾乡……没看到结尾时还以为会是“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旷达回转,却看到了悠远的豁达留白。


读这篇时异常享受,每段最后频出妙语,但夸来夸去还是笼统,所以等文中提到的词句历史都多有了解的时候再把剩下的长评补完。







评论(4)

热度(51)

  1. 共3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